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,咬牙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? 全球最新
关于缴纳社保这个事情,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已经不再是问题,毕竟从1992年全国开始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,在我们老家社保局的人就开始上街宣传,挨家挨户动员个体工商户缴社保,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30年。
要说社保意识,我还真有点佩服我老婆,我老婆开始以个人身份缴纳养老保险就是从1992年底开始的。当时我老婆是在日杂公司下面的一个集体商店工作,但每月只有20多元钱的工资,生意非常不景气,离垮已经不远了。
由于我家当时有门面,于是我劝老婆自己干,不要在那个不景气的商店里混。当时商店里虽然也可以退休,退休金是由商店里发,包袱非常重。据社保局的人说,如果个人开始缴纳养老保险,以前在商店的工龄要连续计算,这样今后退休就有保障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那时她一个月工资20多元,缴纳社保大概就是5元左右,后来商店真的垮了,我老婆就一直自己交,2010年我老婆回老家参加同学会,他们的一个同学是当时是县劳动局的局长,她告诉我老婆今年她应该可以办理退休了。
因为我老婆是1960年的,到2010年刚好50岁,他告诉我老婆,以前在集体企业工作的,可以在50岁办理退休,我老婆实际缴费年限已经有18年了,加上之前在集体企业还有6年的工可以计算视同缴费年限,这样我老婆的累计缴费年限可以达到24年。
如果没有那个劳动局的同学提醒,估计我老婆还不知道办理退休这个事情,办理退休后当时我老婆的养老金只有1000多元,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已经达到了3000元左右了。虽然不是很多,但我老到现在已经领了10多年,当初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早就领回来了。
和我老婆当初一起进这个商店的同事,后来商店垮了以后就去广东打工,但一直没有缴纳任何养老保险,虽然原来在商店的工龄也要计算,但由于到了50岁都没有缴纳养老保险,现在也是60岁左右,也还是没有办法领取养老金,现在在成都帮儿子带孩子,全靠儿子每月补贴一点零花钱。
我老家的堂兄一直是在农村劳动,也没有外出打过工,但他的几个弟弟都在外地打工,社保意识相对比较强一点,当时我这个堂兄已经40岁了,我回去就劝他买一份养老保险。他说是不是买农村的养老保险,我告诉他农村的养老保险待遇比较差,今后无法养老,最好买职工养老保险。
当时的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地市级统筹,按照最低的缴费标准,每年就是1000多元钱,我堂兄一听每年要要交1000多元钱,无论如何也不干。好在我堂兄的女儿在成都喂奶牛,每年有好几万的收入,他女儿听说后,主动承担起了她老爸的社保费用。
就这样从每年1000多元不断上涨,到了最后每年5000元左右,到了我堂兄60岁,我去帮他办理退休,有了20年的缴费年限,每月养老金1200元左右,经过这几年的调整,现在我堂兄的养老金也差不多有3000元了。
现在我堂兄虽然有5个女儿,但不需要女儿们一分钱,每年还要喂两头大肥猪做腊肉,也算是对当初女儿们帮助缴纳社保的回报。但相比我堂嫂就没有那么好了,由于当时经济压力的限制,虽然我堂兄有了养老金,我堂嫂缴纳了农村养老保险,现在每个月只有100多元的养老金。女儿们每年回来后,也会孝敬她一点零花钱。
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,其实我倒是非常佩服这部分人的意识的,其实每年几千元的养老保险费用,节省一点就过来了,就当成是一种储蓄、存款。年轻时稍微节约一点,少抽几包烟,少打那几次牌,少吃几顿火锅,其实每月几百元的养老保险费就节约出来了。
到自己今后老了,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,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年,自己就像职工那样,有了养老金,不再依靠儿女来养老,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,自己都更有尊严,这大概就是大家宁肯降低生活标准,也要咬牙缴纳社保的真实原因。